片名:《惡夜追緝令》(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年份:1967
導演:諾曼‧傑威森(Norman Jewison)
主演:薛尼‧鮑迪(Sidney Poitier)、洛‧史泰格(Rod Steiger)
片長:109 min
Rottentomatos:95%(Fresh:37;Rotten:2)
IMDB:8.0 (from 44,842 users)
獲獎:第40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Rod Steiger)、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音效
評價:☆☆☆☆☆
短評:
這是一部經典的黑色推理片,如果以日本推理的派別來分應當屬於本格推理,推理的案件本身並不驚悚,驚悚的部分在於「種族歧視」。按照字面翻譯為《炎熱的夜晚》、義譯來看則可為《惡夜追緝令》、《月黑風高殺人夜》。
事件發生於1960年代密西西比州,屬於南方州,為白人至上主義盛行地區。一日夜晚,來自賓夕法尼亞州,屬於北方州的高等刑事警官Virgil‧Tibbs(維吉爾,古羅馬詩人的名字)正巧路過此地。巧的是當晚正好發生一件不明殺人案,身為黑人的他坐在火車站的長椅上讀報,然而,當地警察來巡察時,立即將他當作是殺人嫌犯。
Virgil鎮定地向警長Gillespie表明自己的身分,並出視自己的證件。他的刑案專業知識,不得不讓Gillespie倚靠他的才能來破案,盡管他極度厭惡這個穿著西裝的黑人。電影之中,所有白種男人,包括警察、地痞流氓、嫌疑犯等人全部都惡性歧視男主角Virgil,甚至欲至其於死地,這種行為讓人觀之為之憤慨,畢竟這已經是1960年代,密西西比的州俗依然如此不堪。
Virgil的觀察入微、明查暗訪,這個謀殺案迅速又乾淨的破解了,然而,若根據庸才警長Gillespie的「調查」,有3個無辜的人可能會被定下死罪,在完全沒有足夠的證據和主觀的臆定之下,這種誇張的「刑警式判決」,不禁讓人想起以前的世界是有多少替死鬼及冤獄。
隨著Virgil一步又一步的讓案情明朗化,Gillespie的態度很快地再轉變,最後要送Virgil上火車時,還主動替其提行李,這便是電影希望傳達給人們的良善意義,即化解歧視、與非白皮膚種族和睦共存等等。在現在的電影或電視劇中,黑人常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很多甚至位居高官、享有高權力。飾演Virgil的Sidney Poitier為黑人拿下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影帝,是1963年的《原野百合花》(Lilies of the Field),也是美國黑人人權的指標之一。這種情況,還包括廣為人知的現任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這首曲目由作曲家昆西‧瓊斯(Quincy Jones II)所作,由雷‧查爾斯(Ray Charles)所演唱。Ray渾厚又富有爵士性的嗓音與本片的背景相輔相成,讓人難以忘懷。最佳剪輯部分,欲找來一看者,請注意片頭(即Ray開時演唱In the heat of the night的時候)及片尾的剪輯,以當時的技術水準來說,算是上乘的。我看的是應該是原版(接近120分鐘),而我推測當時台灣的版本剪掉了不少鏡頭,讓影片片長大約在90~100分鐘左右。
順便一提,本年度有許多好片,包括《邦妮和克萊德》、《畢業生》、《鐵窗喋血》、《猜猜誰來吃晚餐》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