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2006)

片名: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
年份:2006
導演: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
主演:瑪莉貝爾‧維杜(Maribel Verdu)、伊凡娜‧巴吉羅(Ivana Baquero)
Rottentomatos:95%
IMDB:8.3
獎項:第79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化妝、最佳藝術指導三個獎項。
評價:☆☆☆☆☆ 
短評:
本片題材有讓我想到2010年的電影《真實的勇氣》(True Grit),女主角同樣為一位勇敢的小女孩;也能從奧斯卡獎得獎項目知道,這算是一部十分重視在畫面呈現的影片。總的來說,這樣結合希臘神話與近代歷史戰爭的題材的確很新鮮,在視覺上也運用許多十分新奇有趣、驚悚的素材,算是值得一看的佳片。(結局也是有差點掉淚的跡象)

影片中的上尉、羊男、食人怪物在外貌及行為上或多或少帶有驚悚恐怖成分,可能會給年紀較小、心智較未成熟的孩子帶來惡夢,因此不太適合小朋友觀賞,這點必須說明一下。

導演吉勒摩是墨西哥裔,專門執導奇幻驚悚片,早期的《地獄怪客》(Hellboy)系列、近期包含《哈比人》(The Hobbit)系列及機器人大戰外星怪物的科幻電影《環台平洋》(Pacific Rim)也都是熱賣的奇幻之作,喜歡看此類電影的朋友們,可以多多注意這位墨國導演執導電影的消息。

(2015/3/1)





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2003)

片名:《愛情,不用翻譯》(陸譯《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
年份:2003
導演: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
主演: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比爾‧墨瑞(Bill Murray)
獲獎: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
Rottentomatos:95%(fresh:211,rotten:11)
IMDB:7.8(from 285,766users)
評價:☆☆☆☆
短評:
導演蘇菲亞‧柯波拉是拍攝《教父三部曲》(The Godfather)的名導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Coppola)之女,而這部《愛情‧不用翻譯》可以說是蘇菲亞‧柯波拉的代表作品,電影本身浪漫慵懶的節奏結合拍攝地點日本濃厚的風土民情,讓整部電影凸顯出十分新鮮的感覺,電影寫出兩位來自西方的異鄉人譜出一段短暫而不可能會成功的異地之戀,省去了激情的片段,只用輕觸、輕吻就能帶出鮮活的愛情,這是電影表達成功之處。

我特別注意了電影中的某些長鏡頭與遠景拍攝,將日本都市之擁擠步調、古都之靜態美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史嘉蕾的特出外表也是電影中十分吸睛的指標,包含她弓著腿坐在摩天飯店房間裡的玻璃旁、在銀座獨自遊走並且回眸一望等等的鏡頭,都是很不錯的呈現。我也注意到本片的台詞算是極為稀少,或許周遭充斥著聽不懂的日語世界裡,「眉目傳情」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吧!

另外,我想若有看過這部《愛情‧不用翻譯》的朋友,片中當男主角比爾‧墨瑞在旅館走道抱起史嘉蕾走了一小段的鏡頭,在今年的《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也出現了十分類同的畫面,無論是否抄襲,的確會讓人有些印象。

男主角比爾墨瑞飾演的鮑勃這個角色,讓我想起04年的電影《航站情緣》(The Terminal)中的由湯姆漢克(Tom Hanks)飾演的男主角,特別在神情方面十分相似。《航站情緣》是愛情喜劇,十分迎合大眾的口味;《愛情,不用翻譯》則是愛情小品,卻能同樣受大眾歡迎。這證實了一部好的電影不一定是卡司大作,而是低成本作品往往也可能創造高票房,本片算是個好的例子,好的愛情電影從不會乏人問津,對不?

Wiki中寫到本片留下一個影史上的謎題:在片尾比爾搭上計程車離開,卻又瞥見車窗之外有一熟悉倩女背影(以「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形容此橋段再合適不過),當機立斷的比爾下車追上,並附耳對倩女史嘉蕾whisper something但是indistinct的那段,沒有任何人知道比爾說了甚麼、導演蘇菲亞也不曉得,真正的答案只有比爾墨瑞本人知道,但他卻執意不透露,留下無限遐思。

(2015/3/2)




鳥人(Birdman,2014)

片名:鳥人(Birdman)
年份:2014
導演兼編劇: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主演:Michael Keaton (米高基頓)、Emma Stone(艾瑪史東)、Naomi Watts(娜歐蜜華茲)、Zach Galifianakis
(查克葛里芬納奇)、Edward Norton(艾德華諾頓)
IMDB:8.2
Rottentomatos:92%
評價:☆☆☆☆☆

短評:

這部片我想Michael Keaton會得奧斯卡男主角、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會得導演或是最佳編劇吧,攝影也很有機會!我把這部片成功的地方稱作「偉大的運鏡」。為何我說是「偉大的運鏡」,因為它的拍攝手法十分的引人注目,採取移動式攝影,影像拼接的有內涵。這部Birdman可以說是典型美國電影,處處都帶有濃厚的紐約都市風味。而且部分拍攝都市建築與人物的運鏡角度,比如Riggan幻想自己飛翔的畫面等等,有些像是美國經典遊戲《Grand Theft Auto》的主角重生或是讀取成功的畫面。

After saw this film,I think that Michael Keation has a large chance to win the The Oscar for best actor and 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 would win best director or best playwright,even the best photography would.I call the "magnificent photography"to the best place of this film and why I say that on it,because it uses the attractive photographic skill to cause and lead our eyes to follow chacters in it.With the moving of photography and rich connotation of images composite,it isn't only a successful film,but also will be a classic one.It fulls of elements of the USA and expresses grumous flavor of the NY.Parts of photographic technique on buildings and chacters in this film,for example,Riggan fantasy that he fly like a birdman,has a common design like "Grand Theft Auto" which is a classic american video game,including the renascence of the role or loading successful in GTA.

第二優點是音效,本部片在進行的時候,都存在著鼓(可能是爵士鼓與鈸)的音效,這很重要,讓本來可能會有些乏味的劇情增色不少,對於Birdman這種美國黑色幽默電影來說,音效的設計擔綱著很重要的角色。而音效的設定也很有規劃,並非所有鏡頭都有音效,而是經過特定的安排。

Sound is the second advantage,drums(maybe Jazz ones)and gongs act the indespensable role and bring some lively energy to the plot orginally a litte borings.For this style of black humar,sound application play an important character.The set of sound is also thorough elaborative plan rather than abusing.

第三是劇本設計。本來Birdman所要傳述的是一位曾經紅極一時的演員面對新時代、新演員、新拍攝手法的恐懼與不安,乍看之下劇情有些單薄。但是,經過主角與其他配角的互動之後,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面向。如:Riggan、Mike與Lesley多次在劇院所飾演的相同橋段(床戲),電影中出現了不下三次,乍聽起來像是肥皂劇的對白設計,但是我們卻看到台詞的背後,擁有演員本身對於人生的控訴與戲謔,甚至又是自己在演出自己的真實故事;如同Mike自己所說的「我在台上會有那麼好的演出,並不是因為很會演戲,而是理所當然的呈現自己」。鏡頭的游移更帶出了後台的混亂,反襯出台前的光鮮。也說明了一屆演員從低階劇團蛻變到Broadway的辛酸血淚。

Scenario is the third good thing.Orginally,"Birdman" expresses the horror,unrest and pressure on a role who has been popular in his past time but he needs to face the current of skills,in other words,to face a brandly new age of drama.To an extent,the scenario has a litte weak,but tho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other roles,we are able to see more directions of it.For instance,Riggan,Mike and Lesley play the repeated sence of "bed"that content like sopa drama and appears not least for three times in whole film,but we could perceive the accusation and sarcasm behind the lines they act that even perform their real story.Just like Mike saying"The thing i have the best performance isn't rely on best playing skill,is behaving myself on stages."The move of camera brings the chaos at backstage to mirror the spotlight the front.The film testifies the ordeal of an actor that grows up from a low-level to Broadway.

黑色電影多具有內涵,而且大部分都會流露出很強烈的戲謔感,而要拍好一步黑色電影卻是難上加難。除了要有很好的編劇之外、好的選角、配樂與運鏡都是十分重要的。拍得好可以成為經典、拍的差的比比皆是。最有名的莫過於20年前由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所執導的《Pulp Fiction》。我可以預言,這部《Birdman》在往後20年來看,也會是經典好片。

There are many connotations behind black films,and most of them would be easy to transmit the intense sense of sarcasm,but it is so difficult to direct well on a black film.Except a best scenarist,correct decision of choosing role,a matched sound and smart photography are all indispensable.If it is well- direction,a black film could be classic.The most famous black film I know that is "Pulp Fiction"directed by Quentin Tarantino 20 years ago.I can assert that this "Birdman"will be the classic 20 years later on.

(2015.2.9)



衝擊效應(Crash,2004)

片名:《衝擊效應》(Crash)
年分:2004
主演:唐其鐸(Don Cheadle)、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等。
獎項: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
Rottentomatos:75%
IMDB:7.9
評價:☆☆☆☆
短評:

一部結合種族歧視(race discrimination)與偏見(prejudice)等諸多議題元素的電影,影片中的許多情節會讓觀眾進入「反思」的過程,並且企圖呈現每個乍看之下就是壞人的人卻有良善的一面、本是好人的人也不見得就不會犯下致命的錯誤。

"Crash"這個詞除了表達撞擊、事故之外,我認為在這部電影裡還可以解釋成"爆炸",之所以這樣解釋,就是因為爆炸的瞬間與過程如同電影的每個情節一樣,是無可預期、充滿誤會的複雜交織。電影可以拿最佳原創劇本,我想就是其錯綜複雜卻又可以呈現在簡單不過的現實生活,換句話說就是現實生活是既簡單又複雜的矛盾體,如同無可預期的人生。(我發誓有看懂電影啦= =只是不知道要如何講才好而已)

以好看程度來說,我覺得是普通;但作為以一部可以讓人反思的電影的話,《Crash》是當之無愧。

(2015/2/28)


神鬼傳奇(The Mummy,1999)

片名:神鬼傳奇(The Mummy)
年份:1999
導演:Stephen Sommers (史蒂芬‧桑莫)
主演:Brendan Fraser(布蘭登‧費雪)、Rachel Weisz(瑞秋懷茲)
Rottentomatos:55% (Fresh:46;Rotten:37)
IMDB:7.0(Users from 282,827)
評價:☆☆☆☆
短評:

《神鬼傳奇》是根據1932年一部同名電影而重拍的,但是因為年代以間隔60多年,整體的感覺肯定是很不同的。記得初次看這部電影時不過8、9歲,就對裡面的許多場景印象深刻。特別是幾個裡面的配角:例如造型很像切格瓦拉的皇陵守墓隊長Ardeth、欺善怕惡又精通多國祈禱語言的傭兵Beni、搞笑又運氣好的女主角哥哥Jonathan、出最後一次任務的前皇家空軍Winston等等,別忘了還有聖甲蟲大軍、及印和闐殭屍大軍!

布蘭登‧費雪與瑞秋‧懷茲兩位男女主角可以說是靠這部戲走紅的,他們也在這部戲裡展現精湛幽默的演技,雖然是極為商業的片子,說不出哪裡有什麼大問題,它很"拔剌",15年後來看依然覺得很好看,可以歸在"爽片"之內。它的動畫製作以當時的科技而言,也算是拔尖的,在印和闐以沙塵暴變換自如、死水裡的死者及皇家禁衛馬車的藍色靈魂等,在當時都是一絕的。不過續集普遍差評,所以真的要推薦的話,僅只這經典的第一集了。

(2015/3/8)


雲端情人(her,2013)

片名:雲端情人(her)
年份:2013
導演兼編劇:史派克‧瓊斯(Spike Jonze)
主演: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艾美‧亞當斯(Amy Adams)、魯妮‧瑪拉(Rooney Mara)
獎項:第86屆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
Rottentomatos:94%(Fresh:216;Rotten:13)
IMDB:8.0(from 268,388 users)
評價:☆☆☆☆☆
短評:

「如何面對讓人哀傷的寂寞」、「愛情到底是甚麼?」,在史派克‧瓊斯所執導的這部《雲端情人》將這兩個大哉問結合科技,成功地創制了一番。首先,對任何一個寂寞的單身漢來說,在看這部片子時的心情自然很容易進入由瓦昆‧菲尼克斯所飾演的男主角Theodore身上,Theodore和一個有情感的聲音談戀愛─由Scarlett所詮釋的虛擬情人。雖然本片沒有任何一個Scarlett的鏡頭,但了解Scarlett的人,卻可以更深一層地感受到美國甜心的魅力。

重點在於,我們如何去面對自己對他人的感情?如同片中所要傳達的幾個內涵:從一開始的激情、到長時間經營、互相包容尊重、時常想起他(她)的好等等,而最重要的是什麼─「一個活生生的實體,而非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在本作開頭,我隨著Theodore進入由看似美好萬能的新科技所打造的超級人工智慧,與他一同墜入情網,乍看之下,似乎這種科技就可以取代真人了吧!但是,史派克‧瓊斯急轉直下地讓Theodore體會到,「科技總是來自人性,而人性往往勝於科技」,也帶給我們這群臣服現代網絡科技的人(或宅男、腐女)一點對人生正面、希望的想法。

電影所要傳達的概念縱使如此,相信人類還是會不斷地排除萬難去突破現有的窠臼,企圖創造這種名為OS(operating system)的人工智慧。就電影所拍攝的情感層面來說,Samantha這部機器已經趨近於能夠獨立思考、情感自由的真人(那個Scarlett的voice根本就是真人、Samantha
根本就不是機器),導演再厲害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技術上的謬誤,但可以讓電影去合理化這種想法,這種想法本身就趨於浪漫,存乎於藝術,卻始終不切實際。也正因為它表現出了它的不切實際,所以新鮮。

這樣講得也許弔詭,但我可以舉個反例來說:「人造人」的概念,很實際吧,卻一點也不新鮮!把人普遍地寂寞與對愛情的迷思用機器給你慰藉、再拍給你看,是多麼令人渴望的題材,多麼新鮮啊!我將這部電影納入最愛的名單中,也推薦這部電影給任何對愛情、對寂寞有任何疑

問或困擾的人,它將給予你一些靈感或是啟發,而且是正向非黑暗的能量,雖然它不一定是對於愛情、寂寞有困擾的百憂解、萬靈丹,卻是一道能幫助陷入泥淖者的長索,若能抓住,不敢說開竅徹悟,至少可以短暫地躍出悲傷的漩渦!

(2015/3/4)


魔幻月光(Magic in the Moonlight,2014)



片名:魔幻月光(Magic in the Moonlight)
年份:2014
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主演:柯林佛斯(Colin Firth)、艾瑪史東(Emma Stone)
Rottentomatos:51%(Fresh:80;Rotten:76)
IMDB:6.6(from 2,7685 users)
評價:☆☆☆☆
短評:
這是一部饒富興味的小品,劇情圍繞在一個靈媒與一個魔術大師身上,並且用一個看似騙局卻又看不出端倪的劇情,試圖探討人類的「理性與感性」,電影的結尾似乎想要傳達,人沒有絕對的理性,特別是在面對愛情,而且因既有的觀念曾經改變後(強調曾經),生命得到嶄新的經驗、進一步昇華。電影的結局也可能讓正常人跌破眼鏡,不過,任何桎梏在真愛之下,似乎都抵擋不了「魔幻月光」的魔力。
我認為《魔幻月光》算是另類的愛情喜劇,同樣值得年輕男女一同觀賞。喜歡Emma Stone的觀眾當然不能錯過這部電影,Emma擔任女主角靈媒,無論在表情、外貌、服裝、談吐上都十分出眾,讓人印象深刻;Colin Firth這位老帥哥也表現得可圈可點,把一位理性主義者的傲氣表現地淋漓盡致。Woody Allen拍電影總是喜歡套進奇特的媒材,這次透過Moonlight來鞏固電影本身想要傳達的強烈表徵。

(2015/3/25)




愛的萬物論(Theory of Everything,2014)

片名:愛的萬物論(Theory of Everything)
年分:2014
導演:James Marsh(詹姆士馬許)
主演:Felicity Jones (費莉絲蒂瓊斯)、Eddie Redmayne (艾迪瑞德曼)
Rottentomatos:79%(Fresh:174;Rotten:46)
IMDB:7.8(from:134,638 users)
評價:☆☆☆☆☆
短評:

本傳記電影主角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及其妻子簡‧霍金(Jane Hawking)等人物都還活著,而Jane本身甚至參與編劇。也的確的,我認為Eddie Redmayne和Felicity Jones詮釋的真的是非常的好。這個故事本身就十足的羅曼蒂克,智商破表的理工天才的Stephen與氣質高雅的文學學生Jane註定就是要結合在一起的,故事的前半段,Jane對於Stephen的病情不離不棄,甚至願意用一生可預知的忙碌去照顧Stephen,這種種的愛情表徵在Felicity Jones的演出下令人再三融化。

其實導演的拍攝手法並不新鮮亦不稀奇,不過由於故事本身的高潮迭起與演員的完美詮釋下,讓這部電影創造出一種對於不完美的「美好的憧憬」,電影名稱「Theory of Everything」表面上似乎指的是Stephen本身的學術歷史地位及其《時間簡史‧從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 from the Big Bang of Black Holes)的理論突破。而電影也依舊沒有荒廢Stephen學說的概念,在電影中穿插劇情分量亦十分出眾。不過,電影的本質還是一個恆常的議題─「人類之愛情」。

由於是傳記電影,必定不能嚴重脫離現實,而配角Jonathan與Elaine的出現,似乎就打破了原本看似堅固的婚姻結構,這是很殘酷的現實,卻又扎扎實實體現出人類能獨立於婚姻制度之外,在感情上突破婚姻之桎梏;電影裡就反映了這一部分的社會現實,從「自然的出軌」到「妥協的媒合」是劇中主人翁一生中不斷掙扎之後妥協的種種成人決定,在道德與責任的基石下,時間的流逝沖淡了一切,兩位主人翁做了並不後悔、最低遺憾的決定,決定重組家庭、勞燕分飛、另謀良姻。

這段是題外話:對於台灣社會不知是否有胸襟能夠接受這種婚姻重組,在我的觀察下,我認為人性普世皆然,但卻因為成長環境及社會條件的不同,往往在男女婚姻之上有相岐的觀念。台灣雖然表面上似乎對於這樣的狀況接受不大,但檯面下的現實狀況似乎已經暗潮洶湧的進行,西方自由的波瀾屢次能對較為保守的東方社會埋下震撼彈。相較之下,我個人是十分欣賞西方在這方面的思想的,有時會懷疑自己是否是「好萊塢是崇拜」,但是我能夠喜愛自己所選、所崇拜。

(2015/3/23)




神鬼交鋒(Catch Me If You Can,2002)

片名:神鬼交鋒(Catch Me If You Can)
年分:2002
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epilberg)
主演: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克里斯多佛華肯 (Christopher Walken)、艾美‧亞當斯(Amy Adams)  
Rottentomatos:96%(Fresh:186;Rotten:8)
IMDB:8.0
評價:☆☆☆☆☆
短評:

本作改編自法蘭克‧威廉‧艾巴內爾(Frank William Abagnale)的同名自傳小說《Catch Me If You Can》,描述一位天生詐騙高手的故事。這位Frank先生活躍於1960年代,其詐騙方式很多,主要利用假支票洗錢,並善於冒用身分,先後冒充過飛行員、教師、醫生、律師等等一些一般人根本無法駕馭的職業,然而這個天才居然辦到了,總之,這個人可以說是掌握人性的高手、人類史上的傳奇。

在主角挑選上,李奧納多飾演主角Frank,年輕且帶有頑皮的性格的李奧納多飾演這位未成年的詐騙專家是再適合不過了。而湯姆‧漢克所飾演的警察Hanratty是本作與李奧納多鬥志的主角,他有著要將他緝捕歸案的使命感,但很明顯智商差Frank一大截,但其鍥而不捨的精神幾度讓Frank感到害怕。

有看過2009年的美國電視劇《White Collar》(中譯:貓鼠遊戲、雅痞神探)的人一定知道,劇中的兩位主角Neal Caffrey和Peter Burke很顯然就是《神鬼交鋒》中的李奧納多及湯姆漢克。善於描寫犯罪題材的編劇可以利用這個現有的題材,將其發揚光大,創造另一類的「搭檔神話」。


名媛教育(An Education,2009)

片名:名媛教育(An Education)
年份:2009
出品:BBC Flims/Endgame Entertainment
導演:Lone Scherfig (瓏雪‧兒菲格)
演員:Carey Mulligan (凱莉‧墨里根)、Dominic Cooper(多明尼克‧庫柏)、Rosamund Pike (羅莎蒙‧派克)、彼得·賽斯嘉(Peter Sarsgaard)
獎項:三項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原著改編)
Rottentomatos:94%(Fresh:169;Rotten:10)
IMDB:7.3(from 101,959 users)
評價:☆☆☆☆

短評:

凱莉‧莫里根(Carey Mulligan)算是年紀約30這一輩女星的新秀,長相甜美、氣質清新,自05年起專門演出根據珍‧奧斯汀(Jane Austen)小說所改編的電影,包括《傲慢與偏見》、《諾桑覺寺》等電影。與Carey同輩的女演員還有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魯尼‧瑪拉(Rooney Mara)、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費莉絲蒂‧瓊斯(Felicity Jones)等等。

也正因為凱莉的氣質高雅清新,她特別適合扮演「良家小姐」的角色,而這部《名媛教育》(An Education)正是一部以1960年代的倫敦為背景的電影,凱莉所飾演的Jenny來自一個較為勢利且保守的小康家庭,以其在念女子高中時與陌生男子David的一段邂逅為主題,並且以
沉穩的步調讓觀眾一步步了解到「謹慎擇友」的重要性。

我認為編劇應該有受到法國大文豪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的小說《情感教育》(Sentimental Education,1869)或是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說《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1863)的影響,這種以年輕人經歷一段曲折而成長的題材在19世紀蔚為潮流,而這部《名媛教育》把背景設在60年代,並且讓觀者有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電影其實算是寫實,青春期的女孩大多嚮往成人社會的生活,容易好奇、受到誘惑,不少人也有誤入歧途、甚至被他人花言巧語輕易的奪去童貞,甚至一如電影中的Jenny還因此失學。電影結尾的安排顯現出其教化意涵,David的行為讓Jenny體會了人生現實的殘酷,讓Jenny
學到了許多慘烈的教訓,但Jenny的重新振作、自我反省也是反映人性善良的光明面,而非出演一個「墮落天使」。

本作算是好看的小品,普遍適合家長帶著青春期的小朋友觀賞,觀賞過電影的人,多半會有此感受;也有部分影評認為此片呈現之議題過於簡單,不過我自己認為,講述黑暗面的影片還有很多,並不需要每部都那樣複雜,這樣單純而真實的小品或許來的更好。

(2015/3/9)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1988)

片名: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布拉格的春天、情陷布拉格、布拉格之戀)
年份:1988
原著: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同片名)
導演: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
主演: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蓮娜歐琳(Lena Olin)
IMDB:7.4
Rottentomatos:95%
評價:☆☆☆☆☆
短評:

這部戲很有名,在當時也是尺度不小的片子。不過,它,本該如此呈現。本作是一個探討文學與電影很好的例子。我正好是先看完米蘭昆德拉的原著小說再看電影的,而我認為,這樣的順序是無庸置疑的正確。另外,《布拉格的春天》是一個很差勁的翻譯,不能因為故事設定在「布拉格之春」的前後就這樣定名,原著的書名就是很好的翻譯了。

讀過原著,便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電影該呈現書中哪些必須的橋段,而這些橋段在電影的呈現上很可能會讓沒有看過原著的人看不大懂。另外,性愛場面的鏡頭不少,對於一般的大眾來說,可能會覺得太過over,但是,原著就是如此大旯旯地描寫,我自己的認為,電影還是不夠露股。

以茱麗葉畢諾許來飾演特麗莎是個成功的選角,和我腦海裡的特麗莎很接近─「天真、純潔、無邪」的角色;而丹尼爾‧戴‧路易斯所飾演的托馬斯和我想像的不太相同,但他把托馬斯習慣對女性放電的眼神演的活靈活現,也十分的帥氣;薩賓娜的角色更是選對人了,就是蓮娜歐林這樣的「風情萬種」的女人。

我認為這是一部很精彩的電影,刻劃了當時捷克人多面的生活情狀。但原著小說中有更多值得思考、想像的地方,配合電影的呈現,算是一份精緻的「藝文套餐」了。


戰慄遊戲(Misery,1990)

片名:Misery,戰慄遊戲(台灣)、米澤麗(中國大陸)、危情十日(香港)
年分:1990
導演:羅伯萊納(Rob Reiner)
編劇: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主演:詹姆斯肯恩(James Caan)、凱西貝茲(Kathy Bates)
IMDB:7.8
Rottentomatos:89%
評價:☆☆☆☆
獎項:奧斯卡最佳女主角(Kathy Bates)
短評:

我對於驚悚片的要求對於其他片型相對比較高,因為要拍出一部深刻、有內涵的驚悚片很不容易,要拍出奇怪難看的卻很容易(如2005年的英國血腥驚悚爽片《深入絕地》,The Descent)。在我看來,《Misery》算是小品之作,卻營造了不少運用蒙太奇成功的鏡頭,凱西貝茲所飾演的Annie是個精神分裂者,加上暴力因子,組成了一個變態惡魔。這種劇本與拍攝手法多像驚悚大師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即再簡單不過的場景、屈指可數的人物與經典的閃現鏡頭。

恐怖的女主角在影史上出現過許多次,本片的運鏡上,可算是極為驚悚與暴力,其他類似電影會讓我能想到去年由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執導、美國小說家Gillian Schieber Flynn的小說《控制》(Gone girl)的Amy;另外還有2013年的《藥命關係》(Side effects)的Emily。
同樣是大師Stephen King的作品,最有名的改編作品應該94年的越獄片《肖申柯的救贖》(即《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96年的《綠色奇蹟》(The Green Mile)、80年就上映的《閃靈》(即《鬼店》,The Shining),還有許多優秀的作品陸陸續續被改編。(但科幻電視劇《穹頂之下》,Under the Dome,是個例外的難看。)

本片之經典台詞為「I am your number one fan.」(我是你的頭號書迷),暢銷作家要是看過本片,恐怕要對好好審視自己的fans,當然還有熱門歌手、畫家,任何名人都有可能會遇到這種瘋狂粉絲,到底有多瘋狂,看了《Misery》就知道。

這種關聯事件,我想起來的是歌手約翰藍儂(John Lennon)之死,死因可能就是因為其作品中的《Imagine》中的"And no religion too"(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宗教呢?)一句具有反宗教思想或是過於前衛─就算其本意是倡導和平。《Misery》的導火線同樣也是如此─書中主角Misery的結局。Stephen King完成本書於1986,John Lennon死於1980,不知本書靈感是否有來自於Lennon之死?另外,很想知道,是否還有其他類似事件,有請各位補充!

(2015/1/19)




戰地琴人(The Pianist,2002)

片名:戰地琴人(The Pianist)
年分:2002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ński)
主演:安卓‧布洛迪(Adrien Brody)、湯瑪斯‧克萊舒曼(Thomas Kretschmann)
評價:☆☆☆☆☆
Rottentomatos:96%
IMDB:8.5
獎項:奧斯卡年度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
短評:

本片同《辛德勒的名單》,值得一看再看。導演波蘭斯基很深刻的將二戰時波蘭地區猶太人的「奴性」表露無遺,而當觀眾正覺得猶太人真的是完全不會反抗、「賤到骨子裡」的時候,一小部分的猶太人覺醒了,決定光榮的起義,寧可戰死,而非被處決。

本片主角由安卓‧布洛迪(Adrien Brody)所飾演的Władysław Szpilman(史匹曼)是波蘭的一位猶太裔電台鋼琴師,擁有一身極高超的鋼琴技巧,而本片,他盡其所能的逃亡,每一次都有驚無險地躲過死神的鐮鋒,簡直是「九命怪貓」。當他在戰爭後期、廢墟之中的臉容,其鬍子濃密地幾度讓我以為是耶穌在世,彷彿看到耶穌蒙難的經過!我們可以多所留意導演刻意的營造高潮迭起的傳奇式劇情,讓觀眾的情緒提心吊膽他一次次的安危,但同時我們又可以很肯定,他,絕對會活下來。

《辛德勒的名單》與《戰地琴人》一般,都是將一位二戰時期的傳奇人物,拍成傳記電影。但《戰地琴人》讓我看到許多與前者極為不同的地方,第一:猶太民族的特徵:本身的「愛好和平」民族性(十分守秩序卻十分冷漠)、缺發國家保護的天生缺陷(無自己的疆土、軍隊、政府)還有眾所皆知「商賈」的民族(熱愛賺錢的天性),因為他們沒有「國」可以效力、效忠,所以當被奴役時,他們只有表現出極不團結,以自己利益為主的一面,直到被處決幾乎殆盡,才開始組織反抗,就此打開塵封已久的民族革命之鑰。第二:關於宗教:十分諷刺的是,和殘害他們的德國人一樣─信仰「上帝」,對於右手臂上披著「大衛之星」的猶太人注定成為屠殺下的殘骸之前,是否想到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名言「上帝已死」?換句話說,信仰無用。

看完本片之後,我能深刻地感受到擁有一個國家是多麼地重要,人民能受到保護,產生向心力,才能團結一致、抵禦外侮。那些世界上還存在的流亡民族,如庫德族、巴勒斯坦人、車臣人等等,大都希望能夠建立自己的國度,找到一塊能讓後世安居樂業之處。不過,世界就是那麼大,要建立國家,勢必發生戰爭;要擴張國土,各種侵略也是無法避免的。無論是在哪個時代、哪個空間,就因為我們是人、不同文、不同種、不同利益、不同資源,因此才會爆發一切廣義、恐怖的戰爭。

我可以斷言,人類想要保持永遠的和平、結束戰爭的輪迴是不可能的,上帝早已擊毀了巴別塔,讓我們擁有不同的膚色、操著迥異的語言、保存著形形色色的文化。但是,縱使知道那烏托邦的不可能,一部分的民族,依然天真熱切的希望能夠建立屬於大家的和平地球村;而另一部分的民族獨裁者(獨裁團體),則妄想建立屬於自己單一民族的秩序,及血統、思想及宗教的純淨。

(2015.1.18)


永遠的0(Eien no zero,2013)

片名:永遠的0(Eien no zero)
年分:2013
導演:山崎貴
主演:岡田准一、三浦春馬、井上真央
評價:☆☆☆☆☆
IMDB:無資料
Rottentomatos:無資料
短評:

百田尚樹的第一部小說,以太平洋戰爭、零式戰鬥機與神風特攻隊的題材,充分演出戰爭的無情、荒謬及殘酷,同時卻也展現出戰爭思維的另一面,即主角宮部久藏的特殊思想─「為了家人,必須無條件地努力活下去,為戰後的日本盡一份心力,而非用『愚蠢無比』的特攻方式,殉身殉國,只有莫名其妙的光榮,其實是死的毫無價值」。岡田准一所飾演的宮部十分有戲劇張力,不論是在面部表情、遭受挨打(被日軍長官痛打)的演出都很精湛。(他多次駕駛零式戰鬥機的側面表情,我覺得有像台灣超馬選手陳彥博)

剛開始看影片時,曾感覺題材是否日本軍國主義再起的味道,但繼續看下去,卻有完全相反的感覺,反而不斷的被感動,甚至幾度哽咽、熱淚盈眶。在這個部分是有些矛盾的,本質上我不該去同情日本人發動戰爭這件事,但是,我卻能夠與片中日軍戰士產生「共感」(きょうかん,及同理心),能在影片之外幻想自己就是那個大時代下無奈、視死如歸的一位日軍戰士(主要指神風特攻),去體會其所需面對的「國家的榮譽與家庭的存續」、「偷生及誓死」這兩種弔詭二元、毫無人性的人生兩難。換作是我,會如何做呢?是苟且偷生還是甘心赴死?我真的不知道。

本片對於「特攻」自殺的觀點與以往我們所認知的不同,在於點出特攻是一種完全錯誤、徹底失敗的戰術,因為特攻只能以極低的機率擊中目標,卻幾乎是百分百的死亡之旅,就像影片中景浦先生所說的「十死零生」;另外,影片又指出「特攻」並非「恐攻」,因為特攻的目標是擁有武裝的敵軍,而非手無寸鐵的平民。(站在日本看來如此,對於敵軍來說不然)在當時,我想「人權」完全是掌握在國家手中的,雖然在招募特攻隊時,一樣會給你一張意願書,但是面對國家低鳴的吶喊、同袍犧牲的慘烈、抽象蓋念的榮譽,你會選擇不加入嗎?一直不願白白送死的主角宮部,最後卻毅然決然的選擇加入特攻,他的心情複雜到無以復加,其中無盡的矛盾和甘苦,沒有任何人能夠理解,唯有作出一個最終的選擇,沒有後悔,一樣回到「玉碎」。

我很欣賞本片空戰的拍攝及空戰時所搭配的背景音樂,讓人血脈賁張不已,展現了成功的電影技法,很值得一看一聞。牽涉到其軍國主義思想是否有復辟一事,本片在大陸絕對是禁片,包含歐美可能都不會想播放。所以只有在與日本較為親近的港澳與台灣才上映。

(2015/1/12)




黃金時代(The Golden Era,2014)

片名:黃金時代(The Golden Era)
年分:2014
導演:許鞍華
主演:湯唯、馮紹峰、郝蕾、王志文、朱亞文
評價:☆☆☆☆☆
短評:

高中國文課本裡的《呼蘭河傳選》濃郁的文字當時就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是第一次認識這樣一個來自東北、帶有神祕氣息的女作家,她,就是筆名蕭紅的張迺瑩(1911-1942)。猶記國文課本上放著她與蕭軍的合照,蕭紅散發出獨特的女性魅力,而照片上的蕭軍,看得出他是個孔武有力的北方漢子,與他文人作家的身分十分不搭,用淺白一點的形容,大概就是「美女與野獸」或是「胖虎配靜香」。

這部向蕭紅致敬的電影《黃金時代》,湯唯飾演蕭紅、馮紹峰飾演蕭軍、朱亞文飾演端木蕻良;坦白說,我覺得選角選的不錯,尤其是湯唯來演蕭紅,除了外貌有幾分相似外,湯具有中國女性那種濃厚神秘的知性美;馮紹峰飾演蕭軍,雖沒有胖虎的特質,但帶了幾分東北漢子的滄桑;端木則很適合朱亞文這樣一位演員,把端木性格裡的懦弱、矛盾、賤(看電影時,我幾度認為)演得活靈活現。另外,王志文飾演的魯迅,也明白演出了她與後輩新秀蕭紅的曖昧關係。

她的時代正好位在二次大戰爆發到太平洋戰爭爆發這段期間,從呼蘭河到哈爾濱,認識了命中的冤家蕭軍。後來日本侵華,共產黨崛起,蕭軍及其友人丁玲等等,大都加入紅軍的行列,從西安到延安。在這段過程之中,蕭紅與蕭軍的關係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與端木的三角戀情也就此開始,之後與端木從武漢到重慶,最後到達香港。電影裡蕭紅曾表示「自己只適合文學,而不適合政治。或許,女人天性就是不適合政治吧!」她不喜歡思想過度左傾的那個蕭軍,只能依靠在另一個懦夫之上,她以「身上已經爛了瘡,加上一點痛楚(指端木蕻良)又有何妨?」來形容自身的遭遇,也暗暗揭露了她後期的悲劇。電影中,她也諷刺的說,這將是她一生的「黃金時代」。

由於整部戲十分的長(接近三小時),電影又以半偽紀錄片的方式企圖呈現蕭紅流亡南北以及遇人不淑的一生,,這樣的拍攝手法是適合演這種傳記故事的,導演用蕭紅友人的角度來敘述蕭紅的遭遇,並且時序錯置,讓觀眾得以擁有邊看電影邊拼湊的樂趣。對於蕭紅陌生的觀眾,也可以藉由電影中不斷出現她創作中經典的台詞來了解蕭紅其人及其文章的風格。另外一部在2012年上映的電影《蕭紅》,同這部《黃金時代》一樣,給蕭紅誕辰100年作一個紀念。

有位作家稱蕭紅具有波西米亞人(捷克地區的吉普賽人)的靈魂,因為她自成年後,終其一生都過著流寓的生涯,和吉普賽民族的流浪生涯相似。波西米亞人具有放蕩不羈的藝術家靈魂,蕭紅則是命中具有羈旅性格的文學家。除了蕭紅和蕭軍的傳奇之外,其後我立刻想到的,就是三毛和荷西這對羈旅鴛鴦了。(三毛也是很值得改編成電影的奇葩女作家之一,台灣不知是否有導演和編劇有在籌劃,或是正在編寫、拍攝中);另外我會想到的,則是年代稍早的徐志摩和陸小曼,只是這次徐志摩會是主角。這些已逝的前輩作家們,留下了不只是自己的創作,也都深刻地烙下了浪漫的緋聞印記。包括蕭紅自己,她應該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百年之後,其遭遇將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與傳說。

(2015.1.6)



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2014)

片名:別相信任何人(Before I go to sleep)
年分:2014
主演: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
IMDB:6.2
rottentomatos:38%
評價:☆☆☆
短評:本片很短,僅70多分鐘。我給三顆星,兩顆給在妮可基嫚、一顆給在讓人困惑且懸疑的氣氛。其餘扣分.....沒甚麼內容的劇情、爛結尾等等。

(2014/12/23)


安妮霍爾(Annie Hall,1977)

片名:安妮霍爾(Annie Hall)
年分:1977
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主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黛安基頓(Diane Keaton)
Rottentomatos:98%
IMDB:8.2
AFI百年百大電影:第31名
評價:☆☆☆☆☆
第5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劇本
短評:
這部《Annie Hall》在愛情喜劇之中真的是數一數二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的絕佳之作,一切都要歸功於這位猶太裔導演─伍迪艾倫。Woody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貌不揚",但是你能感覺得出他是位很"ㄎ一ㄠˋ"的人(聰明人)。能夠三兼自導自編自演的人,必定是奇葩中的奇葩,而他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只要看過這部片,你應該能夠感受到我的評價是中肯的。
但是就因為Woody真的太過聰明,導致本片的劇情大致成功地呈現了他的優點。也由於他親身演出,可以說是半自傳式電影,換句話說,看過本片,就能了解Woody Allen至少9成。為什麼我一直強調他很聰明呢?因為他是靠"機智"與"幽默"來獲取女主角的芳心的。不論是女主角Annie或是男主角Alvy(Woody所飾)的兩位前妻及幾位女孩大都是被他的這兩個優點所狠狠吸引住了。因為他的外貌真的不是強項:矮小、一點點猥瑣、幾乎沒有肌肉,這樣的外表形象,只能是C或是D啊!
也許這是我以一個男人的角度來看待Woody,也許女性會有所不同!?我想每個人答案或許都不太一樣。可以肯定的是:他所飾演的搞笑演員Alvy除了上述優點外,還十分的博學,這也是吸引異性的地方之一;還有一點很重要:"他擁有非常古怪的個性與糟糕的脾氣"。這點根據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也得出很弔詭的答案:某些優秀女性會容忍、接受或是包容像是Woody這樣的男朋友,而且就偏偏離不開(或是習慣了)他的"怪"。我也很好奇自己觀察後得出的結論:"男人木訥過度,優秀女人不愛",換句話說,"好人天生擁有被發卡的福利"。
影片主旨無非就是典型的男女相愛的故事,Woody卻將其表現的很獨特、很寫實、很有趣,也很令人羨慕(特別是渴望愛情的人)。沒有戀愛過的人,只能空想戀愛的好與不好,Woody把戀愛的好與不好都呈現給我們看了,電影也演出了,愛情是人生很重要以及必須用心體會的課題,愛情之中有濃烈火熱之處亦有爭執不歡之處,而縱使芸芸眾生往往已經了解愛情是如此的複雜,卻還是一股腦兒、魚貫而入地希望、譜出一段段轟轟烈烈或是細水長流的愛情。除了真正看破紅塵或是全身奉獻給宗教的人例外。
本片的藝術貢獻性很高,拍攝手法也很特別,並且也帶入了動畫的元素,目的很成功的達到讓觀眾發噱的效果:影片中的觀眾在笑、翻譯影片字幕的編輯在笑、螢幕前的我們也在笑。Woody的這部作品也給我們一個啟示:"人非完人,卻可以接近完人",他不是美國電影常營造的hero,卻有hero的feel,實在是很有趣。
我很喜歡Woody的半自傳性的劇本,更佩服他能將文本搬上舞台的能力;就像我會幻想一段美好的愛情,譬如在書店搭訕一位你注意良久、卻是完全陌生的女孩這樣可遇不可求的事,如果你能跨出那一步,並且狠狠告訴自己一定要表現得最好,那麼或許就可能會有那樣美好的愛情吧!?這種幻想能成功嗎?連我自己都懷疑,所以這種可遇不可求的機會,往往就隨著女孩的離開而流失了,還是剩下寂寞與惆悵,好笑吧!連我自己都覺得這種幻想好笑極了,但它卻是人類最真誠、最喜歡、最享受的一種"悠閒"、也是最痛苦、最無奈、最討厭的一種"憂癇"。
浪漫愛情電影與現實的一定存在許多差別,就算這部電影想拍的再寫實也是一樣,但是普羅大眾真實的經驗與遭遇,卻又常常自我聯想到已經看過的電影之中,誠所謂"你電影看太多了"是也這句經典台詞,今天寫的雜了些,擱鍵盤。

(2014/12/10)


畢業生(The graduate,1967)

片名:畢業生(The graduate)
年分:1967
演員: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安妮班克勞馥(Anne Bancroft)、凱薩琳露絲(Katharine Ross)
導演:麥可尼可拉斯(Mike Nichols)
作曲:戴夫葛魯辛(Dave Grusin)
AFI百年百大電影:17名
Rottentomatos:88%
IMDB:8.1
評價:☆☆☆☆☆
短評:
輕快節奏的電影,觀看時腦海中"brisk"這個單字不段地浮現。達斯汀霍夫曼的出道作,也是一鳴驚人之作。《The graduate》 這個題材感覺上在20世紀的每個年代都適合擁有,而在1976年這樣一個飆風年代裡,充斥著龐克怪異的新思維族群,也因此誕生了許多經典的藝術作品,除了《發條橘子》(The clockwork orange,1971)這部驚世之作外,值得一看得就是這部《The graduate》。
電影的主幹在於一個大學畢業、正要步入職場的新鮮人對於迷茫未來的故事。電影探討男人如何面對"seduce",我自己認為大部分的男人發生像男主角一樣的境遇時,十之八九都會和他一樣,上了不該上的床。雖然劇情一再高潮迭起,但是終點卻是美好的,這是編劇與導演所決定的,在現實生活中,我想幾乎是不可能有這樣的好結局的。
我喜歡這部電影的主題音樂大過於影片本身太多了,兩首主題曲"The sound of Silence(寂靜之聲)"與"Scarborough Fair(史卡波羅市集)"由賽門及葛芬柯(Simon & Garfunkel)所演唱,其中的Scarborough Fair是首英國民謠,經過多次改編,現在一般聽到的經典版本即是由他們所演唱的。好歌配上好電影,成功自然不遠了。
達斯汀霍夫曼在片尾所開的那部紅色小跑車,是我第二喜歡的元素,它不僅很能飆,配上電影配樂中那吉他撥弦的聲音,真的是很優秀的媒材結合成果。本片還有很多有趣、值得探討的點,如果有人看過有印象,不妨說說吧!

很久沒有發電影文了,利用中心兩個晚上的空檔時間看了一部經典,今晚決定寫一篇。

(2014/12/8)

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1993)

片名:辛德勒的名單 (Schindler's list)
年份:1993
導演:Steven Spielberg (史蒂芬史匹柏)
主演:Liam Neeson (連恩尼遜)
Rottentomatos:97%
IMDB:8.9
評價:☆☆☆☆☆
短評:
令人難過到無以復加的電影,我相信很多人當年是哭著走出電影院的...。我反戰、反歧視、反濫殺,20世紀冤死太多的人,我們不應讓歷史再重蹈覆轍,電影重現大屠殺的一部分,讓我們看到人類最為恐怖的一面,如此殘忍謀殺自己的同類,甚至不把他們當成人...
從所有被迫害的猶太人眼中可以看出他們是沒有希望的,眼中流露的只有恐懼與無助,知道自己一定會死的那種無力。他們沒有自己的國家,沒有軍隊可以保家衛國,導致在二戰被清洗掉600萬的人口,那是殺人多麼沉重的罪孽!
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這個德國大商人,他發現自己能在這樣荒誕的世界扮演救世主的角色,為什麼說是救世主呢?因為他能花錢換取更多的人命。片尾那句希伯來語:「Whoever saves one life,saves the world entire.」,即當你挽救了一條生命,你就等於挽救了全世界;一如我們常聽到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想當一個善良的人有能力時,的的確確應該這麼做。
戰後猶太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度以色列,他們終於能建立軍隊、保衛自己的人民,展現出了在二戰大屠殺前沒有的團結精神。我們雖然沒有經歷過那段悲慘歲月,但是仍應了解歷史的慘痛與教訓。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用這樣一部黑白電影來闡述,沒有其他顏色再比黑白更適合了,沒有希望的未來,又怎麼會有色彩呢?

(2014/10/28)


厲陰宅(The Conjuring,2013)、安娜貝爾(Annabelle,2014)

片名:厲陰宅(The Conjuring)
年份:2013
導演:James Wan (詹姆斯.溫)
主演:Vera Farmiga (薇拉法蜜嘉)、Patrick Wilson (派翠克威爾森)
Rottentomatos:86%
IMDB:7.5
評價:☆☆☆☆☆
片名:安娜貝爾(Annabelle)
年份:2014
導演:
John R. Leonetti (約翰‧羅伯特‧李昂尼提)
主演:Annabelle Wallis (安娜貝爾華麗絲)
Rottentomatos:31%
IMDB:5.8
評價:☆☆☆
綜合評論:
我先看了Annabelle再看The conjuring,看法和大眾一致,覺得前作the conjuring比後作Annabelle要好看。前作講的是真實事件改編的驅魔師傳奇、後作是單純帶邪教色彩的鬼娃娃故事。
兩部片的女主角都演得很不賴,長相也很好,為兩部電影各加了一顆星。我覺得美國所出品的鬼電影大都不是很恐怖,並非單純嚇嚇觀眾,而是有劇情發展的。The conjuring把電影氣氛營造得很好,全片沒有冷場過,是很值得看的一部電影;Annabelle之中有神父角色的出現,但是神父敵不過安娜貝爾娃娃的惡靈,反倒先出局了。我認為不如看1973年的經典電影《大法師》 (The Exorcist),裡面的神父很是厲害!
兩部電影都傳達了西方世界對於惡靈、撒旦及女巫的恐懼,並且體現了正義的上帝的存在,都帶有西方宗教色彩。The conjuring中買下房子的主角一家人就因為沒有受洗過,在房子要進行驅魔儀式之前,沒有正式獲得羅馬教廷的首肯,驅魔儀式也因此延宕了,之後便發生更恐怖的事情;Annebelle的一家人都是基督徒,小孩也在剛出世的時候就受洗了,惡靈不斷地侵擾女主人及小孩,最後因為有人犧牲、將靈魂奉獻給惡靈,女主角一家才逃過一劫,傳達出惡靈的蠻橫與強大依然讓祂如願以償。
The conjuring中的驅魔師華倫夫婦的事蹟可以在網路上查詢到,他們擁有一間驅魔戰利品博物館,其中被認為邪力最強大的安娜貝爾娃娃就被封印在一個玻璃櫃中,並加上警告標語,警告來參觀的民眾不要心存僥倖、不信邪而與之狎暱,反倒被惡靈傷己。電影的出品也有一定程度的警告觀眾,不要亂買一些稀奇古怪、來路不明的物品回家,有可能就會有不乾淨的東西附在上面;相反地,電影的出品也給讓某些奇特的觀眾更喜愛這些物品,反倒出現高價收購的奇景。無論如何,心中只有保持一定的尊敬,保持光明與勇氣,對這些東西的恐懼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2014/10/26)


E.T.(1982)

片名:E.T.
年份:1982
導演:Steven Spielberg (史蒂芬史匹柏)
Rottentomatos:98%
IMDB:7.9
評價:☆☆☆☆☆
短評:一部悲喜交加、老少咸宜的電影。我覺得咖啡色的E.T.眼睛大大、手指長長的,很可愛!這可是當年很紅的片呢!《E.T.》傳達了人與動物(這次是外星生物)的友情,也有探討面對生死的橋段,是很不錯的電影喔!

(2014/10/24)



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

片名: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
年份:1961
主演:Audrey Hepburn (奧黛麗赫本)、George Peppard (喬治派伯)
Rottentomatos:87%
IMDB:7.8
評價:☆☆☆☆☆
短評:
《第凡內早餐》我看的是11年重製的藍光片,場景都是有顏色的,與原本黑白的片子感覺一定不同。奧黛麗赫本在本片中呈現了許多經典,長煙管、黑色連身裙、赫本的頭髮造型等等。另外,電影的主題曲,由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所作的月河(Moon River)也成為眾所周知的歌曲,就算沒有看過《第凡內早餐》,也可能在之後的電影《慾望城市》(Sex in the City)聽到。
本片是由楚門·卡波提(Truman Capote)所撰寫的同名小說《第凡內早餐》所改編的,我認為也間接地讓Tiffany這家珠寶商家喻戶曉,換句話說,是超級成功的置入性行銷。另外,在本片所出現的那隻沒有名子的貓,演技堪稱動物界經典,應該頒個獎給它!
片尾男主角佛瑞德對女主角荷莉所講的那段經典對話令人激賞:
「You know what's wrong with you,Miss Whoever-you-are?
(你知道你哪裡有問題嗎,無名氏小姐?)
You are chicken.You've got no guts.
(你很懦弱,缺乏勇氣)
You're afraid to stick out your chin and say,"Okay,Life's a fact."
(你害怕挺起你的胸膛說,「人生就是這樣」)
People do fall in love.People do belong to each other...because that's the only chance anybody's got for real happiness.
(人們相愛,結成佳偶,因為這是人們獲得真正幸福的唯一機會)
You call yourself a free spirit,a wild thing.And you're teriffied somebody's going to stick you in cage.
(你說你自己無拘無束,野性難馴、你害怕別人將你困在
籠子裡)
Well,baby,you're still in that cage.You built it yourself.」
(寶貝,其實你已在籠子裡,是你一手做成的。)


(2014/10/20)

露西、超能煞姬(Lucy,2014)

片名:露西、超能煞姬(Lucy)
年份:2014
導演:Luc Besson(盧貝松)
主演:Scarlett Johansson (史嘉蕾喬韓森)
Rottentomato:66%
IMDB:6.5
評價:☆
短評:
今天是第二次看《Lucy》,陪爸媽看完的。首先我要聲明,對這部電影的評論本來就很兩極,看法並沒有好壞或對錯。而我本身,覺得這片令我失望。很想試問這部片若不在台北拍設,僅憑盧貝松與史嘉蕾喬韓森的名氣,在台灣還能有如此好的票房麼?我持以否定態度。
《Lucy》可以說是一部視覺上科幻效果做的很好的片子,但是整部片缺乏邏輯,導演盧貝松隨心所欲地讓史嘉蕾發揮驚人的力量,我想問問倘若混混沒有踢破史家蕾的藍色藥袋,下面的戲要如何走?史嘉蕾讓黑道浮在空中、第一次飆車就成為車神等等的鏡頭讓我印象很深,卻完全是笑料來著,讓觀眾覺得「哇!好爽」的成分,是存在的。
Lucy為世界上第一隻被認為會以兩腳走路的南方古猿,她在片中擔綱十分重要的角色,也就是為何史嘉蕾的名字是Lucy的原因,可惜我覺得盧貝松卻沒有有效地傳達這個訊息。在電影時間分配方面,90分鐘的片子有很多鏡頭是攝影自然與動物,還有不少是電腦動畫的影像,這種以蒙太奇跳躍不斷地穿梭地手法,看到有點麻木,換句話說,這樣的元素占用太多電影時間了,電影丟出太多命題,卻沒有什麼組織,有些失焦。
我相信盧貝松可以拍出更好的科幻作品,畢竟他的專長是《終極追殺令》、《終極殺陣》、《即刻救援》、《玩命快遞》等等刺激性又符合大眾口味的作品。對於科幻之作《Lucy》,卻是頗為失望。


隔離島(Shutter Island,2010)

片名:隔離島(Shutter Island)
年份:2010
導演:Martin Scorsese (馬丁史柯西斯)
主演:Leonardo Dicaprio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Rottentomatos:69%
IMDB:8.1
評價:☆☆☆☆☆
短評:
昨天看完《飛越杜鵑窩》,今天看《隔離島》,同樣以精神病為主題的片子,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我認為《隔離島》的劇情很不錯,有詭譎的拍攝手法,也有出乎意料的結局。李奧納多皮卡迪歐的演技真的很讚,我爸則一直說他是「皮卡丘」XD~

(2014/10/19)



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The Giver,2014)

片名: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The Giver)
年份:2014
導演:Phillip Noyce (菲利普諾斯)
主演:Brenton Thwaites (布蘭頓思懷茲)、Jeff Bridges (傑夫布里吉)、
Meryl Streep (梅莉史翠普)
Rottentomato:35%
IMDB:6.7
評價:☆☆☆
短評:
這部片開始10分鐘後,我大概可以看到很多片子的影子,所以並不是部新鮮有趣的片。同樣是小說改編、科幻+哲學題材的片子,要拍得好也很難。可以推測這部片參考電影《千鈞一髮》(Gattaca,1997)的基因選擇技術;電影《微光之城》(City of Ember,2008)、《分歧者》(Divergent ,2014)的架空世界與其職業分配的特殊性;電玩遊戲放逐之城(Banished)經營模式。
科幻題材的片子常加入對人類行為的反思,本片極力地想傳達這樣的意念。片中的人們生活在一個封閉的國度裡,被去除了情感,喪失了人類所擁有最珍貴的資產,他們還能算是人類嗎?照理說應該就不是了,只是一群有血有肉的機器罷了。
但是,電影諷刺的是,這個封閉國度裡還是有所謂chief這樣的掌權者,依然是特權階級,擁有對其他人的「審判權」。Meryl Streep 所飾演的chief獨裁決定了一切,她最後呈現出的只是自私與虛偽,只是「建立烏托邦」的又一次失敗,因為什麼?因為我們是人類,擁有人性。要說本片好的地方的話,也許就在傳達這樣的意念吧!

(2014/10/19)


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

片名: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年份:1975
導演:Milos Forman (米洛斯福曼)
主演:Jack Nicholson (傑克尼柯遜)、Louise Fletcher(露易絲·弗萊雪)
Rottentomatos:96%
IMDB:8.8
AFI百年百大電影:第20名
評價:☆☆☆☆☆(想給六顆!)
短評:
人類到底能否扮演精神上的審判者?我對自己提出疑問。《飛越杜鵑窩》又譯為《飛躍瘋人院》,也是瘋人院的悲劇。寫電影原著小說的人應該閱讀過傅柯的《瘋癲與文明》,即探討人類如何對待瘋子─是多麼的殘酷與不人道。
Jack Nicholson飾演的主角麥克墨菲被送入瘋人院,他的行為雖然瘋狂卻沒有任何精神疾病的跡象,在電影裡他不斷與女主角Louise Fletcher所飾演的護士長衝突,經過幾次「電療」之後,「他終於成為一個瘋子」。我想問的是,究竟瘋人院是精神病治療所,還是精神病養成所?這答案恐怕是無解。
因為電影本身的經典,因此還有許多細節值得探討,例如:主角之死。死亡是否等同真正的自由?這部片能給予觀者一些啟示或想法,而死亡,卻是大大的悲劇,不是嗎?
悲劇總是給人最深刻的印象,《飛越杜鵑窩》即其集大成者。看完以後覺得心裡很難受。當年的奧斯卡獎給予它極大的肯定,包含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共五個獎,能有共獲五獎殊榮的電影,至今也不過三部而已。導演是捷克籍猶太人Milos Forman ,他導有另一部經典─阿瑪迪斯 Amadeus(1984)。

(2014/10/19)




驚魂記(Psycho,1960)

片名:驚魂記(Psycho)
年份:1960
導演:Alfred Hitchcock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Rottentomatos:96%
IMDB:8.6
AFI百年百大電影:第18名
評價:☆☆☆☆☆

短評:本片淋浴場景、貝茨旅館這兩個元素影響後世深遠;出乎意料的結局、巧用蒙太奇、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及懸疑緊張的電影節奏都可從《驚魂記》中看出希區考克別出心裁之處!

(2014/10/18)

異形(Alien,1979)

片名:異形(Alien)
年份:1979
導演:Ridley Scott (雷利史考特)
主演:Sigourney Weaver (雪歌妮薇佛)、Tom Skerritt (湯姆史基瑞)
評價:☆☆☆☆☆
RottenTmatoes:97%
IMDB:8.5
短評:
很少有電影會讓我對它的評價是隨著劇情而直線上升的,但《異形》就是。本來打算給3星,最後選擇給5星。先不論有點蝦的劇情,這部片的劃時代性絕對不遑多讓!就算是30年後來看,還是很新鮮!
我認為經典的片段及元素:
1.異形從一位宇航員中破肚而出的場面
2.異形本體的外貌設計
3.太空船體的設計
4.生化人的出現
5.劇末女主角獨自逃生的緊張,以及逃生艇上的神來一筆
這些元素顯而易見地影響了往後二三十年的電影、電玩元素。
電影:
1.《異形》電影裡的宇航員們訓練太過差勁,他們輕率地舉動導致死亡率快速上升,有違宇航員應有的高專業水準及判斷力。這點可以推測影響電影《千鈞一髮》(Gattaca,1997)中對於宇航員資格審核的高度要求。
電玩比如:
1.即時戰略遊戲的《星海爭霸》(StarCraft)人族建築及異形族設計、《紅色警戒》(Red Alert)系列的生化人。
2.RPG生存系列的《生化危機》系列(Resident Evil)魔王Tyrant的設計及其窮追不捨的設定、生化危機的火焰槍、絕命異次元(Dead Space)系列的異形、太空船設計等等。
3.2014年The Creative Assembly所開發的《異形:孤立》(Alien: Isolation)遊戲設定即電影《異形》時空之後的後15年。
另外還有漫畫引用:
臼井儀人在創作《蠟筆小新》的某一則故事時,曾畫出電視上播放的異形從人類破肚而出的畫面,可以了解到臼井也看過《異形》這部電影。

(2014/10/17)

鎖命橫財 (Good People,2013)

片名:鎖命橫財 (Good People)
年份:2013
主演:James Franco (詹姆斯法蘭科)、Kate Hudson (凱特哈德森)
評價:☆☆
RottenTomatoes:12%
IMDB:5.4
短評:書店有在賣小說,電影就極其普通,想睡覺又睡不著的人可以看看。

(2014/10/17)






謎霧莊園 (Gosford Park,2001)

片名:謎霧莊園 (Gosford Park)
年份:2001
導演:Robert Altman(勞勃阿特曼)
主演:Maggie Smith (瑪姬史密斯)、Michael Gambon (邁可坎邦)
評價:☆☆☆☆
RottenTomatoes:86%
IMDB:7.3
短評:
以1930年代背景的典型英國古裝片,與之後的馬普爾小姐探案(Agatha Christie's Marple)和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系列有著相同的藝術風格─沒落貴族與僕人的生活。算是很不錯、也會賣座的電影。兩位老演員Maggie Smith和Michael Gambon也分別在電影哈利波特中飾演麥教授以及鄧不利多校長。要選擇英國電影的話,本片可以是首選。

(2014/10/16)




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1979)

片名: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
年分:1979
導演:Francis Ford Coppola (法蘭西斯柯波拉)
主演:Marlon Brando (馬龍白蘭度)、Martin Sheen (馬丁辛)
評價:☆☆☆☆
RottenTomatos:99%
IMDB:8.5
AFI百年百大電影:第28名
印象深刻的對話:While you Americans,you are fighting for the biggest nothing in history.(你們美國人,卻為史上最虛無的東西而戰。)
短評:
越戰題材,這片又硬又長,長達3小時。以30年前的標準來看,這是史詩等級的片子了。裡面有太多細節和可以討論的問題,我無法多說些甚麼,但它確為經典。
Apocalypse(天啟、啟示錄)一詞一再被提出運用,提醒人們"the horror and the terror"的存在,為人類最大的敵人。世紀末是Apocalypse一脈的溫床,也反映了人們心中種種的恐懼。

(2014/10/14)




火線追緝令 (Se7en,1995)

片名:火線追緝令 (Se7en)
年份:1995
導演:David Fincher (大衛芬奇)
編劇:Andrew Kevin Walker (安德魯凱文沃克)
主演:Morgan Freeman (摩根佛里曼)、Brad Pitt (布萊德彼特)、
Kevin Spacey (凱文史貝西)
Rottentomatos:79%
IMDB:8.7
評價:☆☆☆☆☆
喜歡的台詞:
William:The soothing,relaxing,"vibrating" home,huh?(威廉:這是個安心、舒適、充滿"顫動"的家。)
短評:
以天主教的"七宗罪"為主的連續殺人案。前不久才從wiki了解了七宗罪分別是"pride"、"envy"、"warth"、"sloth"、"greed"、"gluttony"以及"lust"。一如兇手所預期的,他最後被"warth"的布萊德彼特給宰了,成了第七個祭品。使得這整個事件就像被下了詛咒一樣。本案讓我想起日本推理作家橫溝正史的小說"八墓村"、"犬神家一族"那種心理變態又近乎天衣無縫的犯案手法。就算是再高明的偵探也玩不過照著計畫一個一個殺掉被害者的兇手。另外本片也提及了罪惡之城索多瑪(Sodom),有機會再另外談談這個主題。
摩根費里曼在94、95兩年分別演出了《刺激1995》及《火線追緝令》,兩部電影都很好看,是他的顛峰之作;在這部片裡布萊德彼特與凱文史貝西都將角色詮釋的很好,反而我覺得摩根費里曼的角色稍稍遜色了一些,特別是在追緝犯人的時候(或許他正要表現一個將退休警官的無力吧)。
另外,不得不說說導演大衛芬奇和編劇安德魯凱文沃克的厲害,芬奇擅長營造恐怖氣氛,提升觀賞者的緊張成分;沃克擅長編造這樣奇特的謀殺劇本,兩者結合的很好。芬奇的驚悚電影另外可以參見"戰慄空間"(Panic Room,2002)、以及"索命黃道帶"(Zodiac,2007),以驚悚的程度來看,三者各有特色,"戰慄空間"或許最為老少咸宜、"索命黃道帶"有點悶、"火線追緝令"最為驚悚,這是我自己的看法。(問一下 黃奕嘉 大大的看法呢?上次提到大衛芬奇的電影,還有你有去看"控制"(gone girl)嗎?)


(2014/10/13)



震撼教育 (Training Day,2001)







片名:震撼教育 (Training Day)
年份:2001
主演: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伊森霍克(Ethan Hawke)
評價:☆☆☆☆
Rottentomatos:72%
IMDB:7.7
短評:善惡終有報,千萬別做壞事,別忽視自己良心的聲音。


(2014/10/13)

繡春刀 (Brotherhood of Blades,2014)

片名:繡春刀 (Brotherhood of Blades)
年份:2014
導演:路陽
主演:張震、李東學、聶遠、劉詩詩
評價:☆☆☆☆
OS:男主角沈煉性格裡帶有卑鄙的色彩啊!

(2014/10/13)



料理絕配(No Reservations,2007)

片名:料理絕配(No Reservations)
年份:2007
主演:Catherine Zeta-Jones (凱薩琳麗塔瓊絲)、Aaron Eckhart
(亞倫艾克哈特)
評價:☆☆☆☆☆
Rottentomatos:41%
IMDB:6.3
喜歡的台詞:
Nick:Zoe,I'm now going to kiss your aunt.
Zoe:This is so embarrassing.
短評:溫馨小片,值得一看再看。凱薩琳麗塔瓊斯超有魅力,肯定迷死一堆人!

(2014/10/11)


日落大道(Sunset Blvd,1950)

片名:日落大道(Sunset Blvd)
年份:1950
導演:Billy Wilder (比利懷德)
評價:☆☆☆☆☆
Rottentomatos:98%
IMDB:8.6
AFI百年百大電影:第12名
短評:諷刺電影界的極致電影,由好萊塢龍頭 Paramount Picture 所製作的。描述一個小白臉作家與過氣女明星的故事,可以思考的地方很多。

(2014/10/11)




終極追殺令 (Léon: The Professional,1994)


電影:終極追殺令 (Léon: The Professional)
年份:1994
導演:盧貝松
演員:尚雷諾、娜塔莉波曼(出道成名作)
評價:☆☆☆☆☆
Rottentomatos:71%
IMDB:8.6

令人難忘的牛奶盆栽殺手與致命歌德羅莉的故事
前不久才看了雷神索爾....有娜姐的片子,感覺差很大啊XD
對了還有星際大戰、黑天鵝...果然是成長史啊....

(2014/10/9)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2014)

片名: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
年份:2014
主演:Shailene Woodley (雪琳伍德利)、Ansel Elgort (安塞爾埃爾葛特)
Rottentomatos:80%
IMDB:8.1
短評:
這部電影的劇情與配樂都很讚,男女主角都是電影分岐者(Divergent)的演員。推薦給任何熱愛生命、追求愛情的朋友,自己去找來看吧!這裡就不劇透了。

(2014/10/9)


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1995)

1
先前在看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的時候,那天精神不濟,邊看邊打瞌睡,因為片子長、節奏又很詭異的關係,實在是覺得是一部很怪誕的片子,也完全不了解為何要譯作黑色追緝令,總之沒留下什麼好印象。而恰巧昨天逛誠品書店的時後發現在10月特展─「文化上癮者」的商品架上,有著黑色追緝令的DVD收藏帶,封面就是鄔瑪‧舒曼經典的吸菸照。
2
剛剛看完大衛‧林區導演、沒在台灣上映的穆荷蘭大道(MULHULAND DRIVE)這部電影。同樣地,片子相當地長、節奏不意外的很怪異,但卻留下很多可以討論的空間,這點很好,而且絕對會想重看一遍。上網看一遍影評,發現很多有趣且深富含意的影評,長了不少知識。
3
以我僅有的知識來看,黑色幽默與蒙太奇是這類電影(上述兩部)常用的主題,它們往往造成驚悚或是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不過,卻是非主流電影中的經典,換句話說,這類電影是經典中的清流,至少在眾多芭樂片中,我是如此認為的。